2013年2月10日星期日

全球資本主義何去何從(下)


一、當前全球資本主義的兩大策略

本文上篇大致分析了全球資本主義已從5年前(2007秋季)開始進入了經濟停滯下跌趨勢,而且這「歷史長波」乃是不見反轉、上升曙光的長期趨勢,甚至極有可能過去將近160餘年的歷史長波規律(景氣繁榮上升趨勢約25年停滯、蕭條而下跌趨勢約25年),都已不復再現!
這是因為,全球資本主義每個歷史階段的形成(即從長期下跌趨勢的谷底從新翻身向上發展的過程),都必須以根本性的生產技術的創新突破為前提,從而帶來了嶄新的產業並以此為主軸來塑造出新的產業結構來生產行銷與資本積累。這新生產技術突破創新乃是資本主義真正的利潤核心,即在基本生產面上能生產大量的剩餘價值,從而才能在市場交換中實現這勞動實踐的剩餘價值若脫離了這基本面,主要靠金融資本的炒作或週轉來獲利,只能相對性的短暫於一時,而終究不敵泡沫化。
然而,本文上篇也指出,雖然1990年代初資訊科技的生產技術創新突破,遠超於前三次的工業革命歷次成果,但由於當前金融資本的精細滲透運作以其多元化的衍生商品的炒做,早已將其日後獲利的成果提早以各種金融商品方式(如風險基金、創業投資分紅配股股票市場的首次上市銷售股票等)而榨乾殆盡了。因此,即使資訊科技所帶動的整體經濟繁榮與空前利潤,都只能是在大幅縮短繁榮時間,而迅速步入下跌停滯的困局中。因此,這次歷史長波的上升趨勢,不再是歷次以來的25年為週期,而是10年不到的短促階段
從上述的趨勢來看,我們可以總結,當前全球資本主義,在經濟上,試圖轉危為安的總體策略,不外乎兩種手段
其一,目前處於停滯時期的資本主義各國,以不具實質剩餘價值的金融資本信貸方式,透過國家機制以舉國借債(財政赤字)濫印紙鈔(通貨膨脹)、大降本國匯率(刺激出口)、甚至是溫和的個人消費信貸(鼓勵信用卡消費)來刺激投資、鼓勵消費另一方面,這金融資本的信貸操作,畢竟是過渡期的權宜之計,真正能扭轉長期下跌趨勢是還是基本面,即生產技術的創新來帶動整體經濟結構轉型,這才是資本主義真正起死回生的關鍵,此其二這也是本文上篇所指出的,當前資本主義先進國大都是結合了凱恩斯主義的金融資本操作與新自由主義的保護生產投資基本面,這兩大策略來運作的
然而,以這兩個策略方向來看,全球資本主義的中長期趨勢都是非常嚴峻險惡的。上述第二個策略(生產技術創新)雖符合資本主義實質發展所需(創造出實質的利潤),但它如今已與金融資本結合起來,其所創造出來的利潤早已被早先已預支已花費的信貸所消耗殆盡,而不可能有全盤資本積累的新動能來重新推動資本主義發展。而第一個策略(金融信貸),乃是飲鴆止渴的純粹以債養債來度日,只會將資本泡沫吹得越來越大,一旦真實的剩餘價值(實質利潤)不能到位,這泡沫就要應聲而破!
在這了解下,近日日本史無前例的大膽而激進,可說是最後攤牌式的經濟政策,就充分印證本文上篇的理論分析以下,我們將簡要論述日本近日經濟政策的現實狀況,並分析其可能趨勢。

二、日本停滯發展的困局

近日日本政府宣佈:為了力抗通貨緊縮、長期的經濟發展停滯局面,日本將從明年(2014年)開始推動無限期的每月購買約4兆2千6百億元台幣的國債等資產(約為目前年度生產總毛1額的3分之1)在這大量供應貨幣的經濟政策下,即使通膨也是次要問題,所以通膨目標將提高一倍而達2%。日本這種貨幣供應寬鬆政策(即「量化寬鬆」),與這兩年以來的美國歐盟各國的貨幣供應寬鬆政策相較起來,更顯得觸目驚心。
美國近兩年來的兩次量化寬鬆政策,每月買債850億美元,一年金額約占其GDP約6.3%左右,但日本購買資產金額卻達到GDP的28%。
許多分析家已指出, 由於日本長期運用財政赤字政策,日本早已深陷赤字惡性循環,目前近15兆美元的國債規模已是其GDP的2.37倍,遠高於歐債危機中的義大利。而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也預期,日本政府總負債額今年將增至其國內生產毛額(GDP)的237%,這意味日本將是全球已開發國家中日本總負債額佔其GDP比例的第一名,遠高過目前已深陷經濟危機之希臘的198%及義大利的126%!
那麼,日本政府如今不顧後果而以史無前例的金融政策來刺激消費生產投資,有何正面可能呢?
▲公布股票價格指數的看板,倒映走在東京街頭的民眾,圖攝於2011年3月14日(圖文/路透)
簡單的說,在日本這種非常特殊的高齡化保守內斂民情的社會裡,這金融信貸政策的實際效果恐怕非常有限。最直接的理由是,日本社會其實是一個大量資本真正停滯運作的社會經濟體!據日本銀行公佈,日本民眾放在自己家裏或公司裡自行保管的「衣櫥儲金」,總額高達82兆3千億日圓(26兆3千億新台幣),這都是典型的脫離資本循環運作的資金,不與資本循環過程中之借貸生產或消費發生任何關係,如同與資本主義無關的紙鈔而已。
而且,日本是一個高齡社會,65歲以上老人超過總人口比例的23%,這些高齡老人的消費與投資行為乃是相對的消極傾向,也難以以大量的信貸資金來催動他們的積極消費與投資
換言之,日本當前根本不是資金欠缺、貨幣供應不足的問題,而是資本積累過剩、民眾欠缺消費、投資誘因的生活方式以此來看,日本政府即使再無限量提供貨幣,恐怕尚未對症下藥來挽救日本長期低迷的經濟局面。
日本寬鬆的貨幣政策之另一個負面作用,乃是日圓的匯率會大幅貶值這直接的利益是幫助日本出口競爭力,但這同時會引起其他也以出口為導向的東亞國家,如南韓甚至中國大陸,也開始競相效尤互相競貶其匯率而若各國都同時競貶,惟美國之美元匯率不變的話,那就反過來造成美國出口衰退,這就會使得已深限困局的美國,這全球第一大資本主義國家經濟更加險惡如此一來,美國豈能不加入國際匯率的戰局呢?
這全球國際匯率的混戰,目前顯然尚難以釐清最後結果,但可確知的是:未來全球資本主義必然會在金融資本基本架構上持續的混亂波動傾軋,而極度的不穩定。
一個沒有穩定國際金融的運作機制,一個無法以生產技術突破帶來長久利潤的全球資本主義,請問:它何來光明的前景呢? (台灣公共化協會成員)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